智慧型手機真的打敗了所有的行動裝置嗎 ?



多螢時代來臨,Millward Brown發佈2014年AdReaction研究,發現台灣人平均每天會花8.5個小時使用電視、筆電、智慧型手機及平板等跨螢幕裝置。另外,根據資策會FIND 2014年公布的《臺灣新媒體多螢收視行為研究》,29.9%的家庭在收看電視的同時,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。


然而,Millward Brown研究中最有趣的其中一個發現是,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多螢使用者族群中,智慧型手機在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成為每日使用時數最長的螢幕。


Millward Brown更針對全球32國家,調查1萬2000名16至44歲的多螢使用者的多螢幕使用行為,探討消費者對於多螢幕裝置數位廣告的接受度。Millward Brown港台媒體與數字總監梁曉芸表示,「儘管我們直覺知道人們花費愈來愈多的時間使用不同的螢幕及設備,仍必須更了解消費者行為。」


以台灣來說,平均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數已成為世界第一,長達197分鐘,比全球消費者平均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還多出55分鐘。梁曉芸指出,「台灣市場快速成長,各種媒體的使用也不斷變化,消費者使用多螢幕的頻率也高於其他地區,品牌應該更注重整合跨螢幕行銷策略。」


有些使用者喜歡在看電視時同時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,其中有50%使用者在播放廣告時打發時間,比全球平均的42%還要高。另外,有34%使用者是透過社群媒體與朋友保持聯絡,有21%的使用者會上網搜尋與電視節目相關的內容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32%的人使用者表示,「電視節目枯燥乏味,無法引起興趣」,其他市場只有29%的人覺得電視節目無聊。


梁曉芸指出,「AdReaction 的結果反映與消費者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多,行銷人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,為對話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環境。」


跨媒體研究(CrossMedia Research™)顯示,整合性的行銷溝通能夠協同發揮多種傳播管道的優勢,增加品牌影響力。關鍵是要發揮管道的交叉和銜接效應,讓品牌體驗最大化。」有許多訊息在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,梁曉芸提醒,要把握傳播重點的一致性。她說:「不能用亂槍打馬式的多媒體策略,行銷人員必須比以往更加重視平衡多重對話的機會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